第24章 第 24 章

    西汉, 刘彻眼红了,你不想打仗我想打仗啊!省下来的钱你就干这些装神弄鬼的事了?

    东汉,邓绥听得心痛, 她一向节俭,一想到那么多钱就建个宫观,实在太奢靡浪费了, 拿来兴修水利、赈济救灾该多好!

    【这样一座规模宏大、花费亿多的玉清昭应宫, 却在建成后的15年后, 毁于一场雷劈引起的大火灾。

    这叫什么?

    按天人感应算的话, 这是老天也看不下去了,劈雷示警呢!】

    北宋,经过天幕这么一说,赵恒彻底没脾气了, 别说了, 别说了, 他不封禅了, 不搞天书了, 不建造玉清昭应宫了。

    他已经能想象到大臣们的口诛笔伐了。

    哦不对,大臣也是参与者。

    坐在赵恒下首的王旦才是真的心如死灰, 这事得有人出来背锅,让官家退位?那是不可能的。

    只有他这个宰相上了, 该死的王钦若,提封禅做什么!

    【最后,刘娥拍板决定:天书都是上天降给先帝的,是特别非凡的祥瑞, 是专门属于先帝的,不可以留在人间, 应当随先帝一起葬入永定陵,埋了吧!】

    北宋,刘娥临朝称制时

    刘娥清咳了两声,希望那个时空的官家看到后不要生气,官家应该也能理解的吧?

    与此同时,赵恒能说什么呢?天幕都贴脸骂他了,他再不愿意也没办法!

    他回头还得说埋的好,真是太贴心了……

    【赵恒在位期间,虽然热衷于东封西祀,但也干了不少实事,有一点点优点的,篇幅有限,就不说了。】

    赵恒听见这句急了:你说啊!说啊说啊!

    【接下来继续刘娥。第二件事,巧妙用计,避免党争。

    在真宗朝末年,刘娥对朝中大臣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的情况担忧不已,并想出了一个解决的好办法。

    有一天,刘娥感伤的的对大臣说:国家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各位的付出。如今先帝的丧葬事宜已经完成,皇亲国戚和外戚们都按例得到了职位升迁和皇恩赏赐,只有宰执大臣们的亲戚还没有得到皇恩。

    你们可以把子孙以及内外亲族的姓名全部详细地列出来呈上来,我会破例对他们一一全部给予赏赐。

    大臣们喜不自胜,觉得这是好事,都非常开心,然后整理了一份名单交上去。

    然后,神奇的操作来了。

    刘娥得到名单后,就画了一个大臣们的关系图,粘贴在寝宫的殿壁上。

    每当有官员要晋升任用时,一定先查看关系图,如果不是亲戚姓名中所包含的人,才会授予官职。

    主打一个反向升官!】

    北宋,刘娥临朝期间

    刘娥含笑不语,名单她已经收集完了,这些大臣不服就憋着吧!

    有才反应过来的大臣在心里骂骂咧咧,有留了一手的大臣暗自庆幸。

    还有一些位面的统治者大笑:学到了。

    【刘娥的计划几乎是明着来,还不能说什么,多合格的统治者!

    哪像后面北宋的皇帝,党争的事都控制不了了。

    刘娥去世后,始自真宗朝的党争越发激烈,在宋神宗、宋哲宗两朝达到顶峰,两党视同水火。

    用司马光自己的话说就是: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知名人物有新党核心人物王安石,旧党核心人物司马光,还有一个两党都讨厌的苏轼。】

    元丰八年,苏轼正在一条船上看着天幕,他又被贬了,人生无常,党争激烈,他只是从百姓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弊端,却一再遭贬。

    北宋,神宗朝

    因为这期天幕是讲大宋的,所以赵顼把大家都聚到了一起观看天幕。

    王安石看了一眼司马光,“司马光,改革一事势在必行,尔等口口声声都是先王之法,不可变也,实在迂腐!”

    司马光紧跟着反驳:“王安石你急功近利,你去看看百姓都在骂你!你祸国殃民!”

    “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之法不足守。”王安石目光坚定,缓缓开口道。

    眼看朝堂又要变成菜市场,赵顼咳嗽两声,赶紧出来打圆场,“各位卿家,不要吵了,先看天幕。”

    皇帝的面子还是要给的,王安石和司马光继续看着天幕,实则在心里又给对方记上了一笔。

    【但是王安石变法太过激进,司马光太过保守,一个想中立调和一下的苏轼被两党一起排挤。

    王安石下台后变成了“熙丰小人”,司马光下台后变成了“元祐奸党”。

    一个变法反反复复,得不到贯彻,变成党争、派别之争,争来争去,北宋亡国了。】

    北宋,刘娥临朝期间

    刘娥和众大臣一下子面色凝重,亡国了!

    北宋亡国和党争有关吗?刘娥心里做着猜测,想着自己能不能出一份力。

    但发现这非自己一人能改变,自己能制作官员亲属图避免党争,后面的皇帝却不一定,难啊!

    北宋,神宗朝

    王安石思索着天幕说他激进的话,如果这是后世人的结论,那他确实是激进了?

    司马光脑海里反复响着四个字,元* 祐奸党!他遵从祖宗之法成了保守?

    支持变法改革的赵顼思索起来,亡国?党争亡国!不行,他要把苏轼召回来!

    【第三件事,发行交子——世界上第一种纸币。

    由于两宋商业发达,实用金银铜钱交易不便,民间出现了交子。

    在天圣元年,刘娥将交子发行权收归国有,设立“益州交子务”,由官方发行。

    比西方1661年由欧洲瑞典银行发行的纸币早了600多年。】

    天幕上出现了一张画着各种符合的纸张,有人到地方拿出了这张纸,换到了钱。

    西汉,刘彻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他掌握了发行纸币的权力,那不就有数不清的财富了,打匈奴再也不缺钱了啊!

    这比白鹿皮币还好用啊!

    【友情提示,虽然纸币出现的比较早,但是在古代经常被玩坏,脑子不清醒爱做梦的皇帝,总觉得这玩意可以无限发行。

    结果只能是导致通货膨胀,纸币信用消失。】

    呃……刘彻沉默了,是他多想了。

    大明,朱元璋若有所思,通货膨胀?信用消失?这就是他发行的大明宝钞不好用的原因?

    明白了,明儿就让大臣商量一个新法子出来。

    【第四件事,颁布《户绝条贯》,保护女性继承权。

    宋初的法律规定,户绝之家的财产由出嫁女儿继承三分之一,剩余三分之二充公,还仅仅是田宅等不动产以外的财产,才能继承三分之一。

    天圣四年时,刘娥颁布了《户绝条贯》,明确了户绝之家的女性家属继承顺序,还把女性近亲,如亲姑、姐妹、侄女也纳入了继承人范围。

    还有,刘娥下令:户绝之家如果丈夫死前已经分家,财产的第一继承人是妻子,丈夫的兄弟族人无权侵占。

    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女性的地位,保护她们的财产继承权。】

    北宋,一条繁华,人来人往的街市上,张二嫂正在摆摊卖凉茶。

    街市上大家各忙各的,但却都分心注意着天幕。

    天幕已经出现两次,今天是第三次,大家都不再害怕这样的情况,还能津津有味的观看,比杂戏有意思多了。

    这次讲的还是她们大宋的皇太后,看天幕的人更多,她的凉茶都卖出去不少。

    待听到财产继承这里,张二嫂可激动了,她就继承了死去丈夫的大部分遗产,外甥和已经出嫁的女儿也按律继承了一部分。

    要不是律法规定,她那已经分家的小叔子还要来抢夺家产,原来这些都是有了皇太后,她才能守住丈夫留下的家财啊!

    张二嫂打定主意,要去庙里给皇太后祈福。

    【刘娥对夫妇间的关系也有自己的认知,不认同“三从”只说,认为夫妇齐体,大意就是丈夫和妻子之间应是平等的,妻子不应该是丈夫的附属、私产。

    这或许与刘娥的出身有关,她生在平民家,平民百姓家的妇女本来就要出力干活,也参与家庭经济生产活动。

    所谓的三从,大概更合适一些贵族女性,一身富贵依赖于父兄丈夫,确实更像附属。

    我们都知道大唐的女性地位高,风气开放,但那只是贵族女性。

    而大宋,平民女性也可以生活的很舒适,比大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女性可以经营谋生,采桑养蚕,有诗句形容是:九市官街新筑成,青裙贩妇步盈盈。

    女性开店出名的有:曹婆婆肉饼、丑婆婆药铺、李婆婆杂菜羹、陈妈妈泥面具风药铺、王妈妈知名茶肆“一窟鬼茶坊”、更有脍鱼师祖宋五嫂鱼羹。】

    天幕上闪过一个个店铺,出现数种小吃,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经营这些店铺的都是妇女。

    店铺里和大街上,她们游刃有余的行走在各处,或张罗叫卖,或享受生活,点茶游湖,好不快活。

    宋五嫂鱼羹店铺内,一个穿着富贵的小娘子端着一碗鱼汤喝的正香,听见天幕对比大唐和大宋,笑着说:“真有趣!”

    又使唤丫鬟,“去,告诉宋五嫂,今天来吃鱼羹的女客,我请客。”

    第25章 第 25 章

    “小娘子大方, ”丫鬟还未出声,宋五嫂就闻言走过来,“但今日你可不能抢了五嫂我的风头。”

    宋五嫂朗声道:“今日来的客人, 都送鱼羹一份。”

    店内众人一听有免费的的,即刻欢呼叫好。

    赚不赚钱的,宋五嫂不太在意, 主要天幕都给她的鱼羹做宣传了, 还承认她脍鱼师祖的名头, 就是高兴!

    类似的场景还发生在一窟鬼茶坊等天幕提到名字的店铺中。

    西汉, 吕雉时期

    吕雉看着天幕上的小吃饮食,突然觉得饿了。

    后世的饮食种类居然有那么多,平民百姓生活的也富足。

    她看了一眼自己的商城余额,个人贡献值随着玉米土豆红薯种子的分发, 已经涨了很多, 有三四千之多。

    吕雉决定犒劳一下自己, 她在商城中买了一盒糕点, 吃上一口, 顿觉此前的人生都白费了。

    后世的食物真好吃!

    东汉,邓绥时期

    邓绥是颇有些焦头烂额了, 现在大汉天灾频发,对比一下上面繁花的大宋, 真是两相悬殊。

    要是百姓看到,恐怕又心生怨怼了。

    武周

    武曌看着大宋繁华的街市微微出神,问身后的女官,“你们怎么看?”

    库狄氏曾随丈夫外出, 见识较多,上前一步道:“妾认为天幕所言属实, 如果天幕上展示的都是平民女性,那大宋女子确实生活更自在。”

    窦氏注意到了街市,“陛下,大宋没有坊市,临街设店,甚至夜晚也灯火通明,或许大唐也可以这样,让大家有谋生路子。”

    武曌点点头,她其实更在意那句‘贵族女性,一身富贵依赖于父兄丈夫,确实更像附属’。

    今日看天幕收获颇多,若是她能再年轻十几年就好了。

    【刘娥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也践行着自己夫妇齐体的理念。

    她在位期间颁布的《天圣令》,处处都透着对夫妇一方中妇的关怀。

    《天圣令》:母出及嫁,为父后者虽不服,亦申心丧。

    如果母亲被休或者改嫁,作为承继父亲的人虽然从服制上可以不服丧,但也要表示“心丧”。

    《天圣令》:诸流人科断已定,及移乡人,皆不得弃放妻妾,如两情愿离者,听之。

    被判流放罪的人,不得抛弃妻子。

    相反,妻子不但可以不跟从丈夫去发配,如果双方都自愿离婚的,那么允许他们离婚。

    还有两个相关的案件,就更能体现刘娥明事理,有人情了。

    第一个是,有一个名叫冯怀信的百姓要放火,他的妻子极力劝阻制止了他。不久后,冯怀信又让自己的妻子去偷摘邻居家的果子,妻子没有听从,冯怀信就用刀威胁她,妻子感到害怕,于是告发了自己的丈夫。

    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妻子告发丈夫,也有罪,应当被流放。但是,对于冯怀信的惩处,好像在同一天全部免罪了。

    刘娥知道后说:“这难道符合人情常理吗?”

    确实不符合,于是刘娥判处冯怀信杖脊,并刺配到广南牢城,而他的妻子特别赦免释放了。

    第二个是贵戚殴妻至死的案件,一个贵戚殴打死了自己的妻子。

    刘娥知道后大怒,说:“夫妇齐体,奈何殴致死耶?”

    是啊,夫妻一场,为什么要拳脚相加,把人打死呢?

    刘娥不满这样的结果,她要判处杀妻的贵戚死刑!

    但是,这起案件还是因为贵戚的身份没有顺利执行死刑,正好碰上了南郊大赦,再加上有官员极力劝阻,刘娥只能按例免死对方。】

    天幕下,某处宅院里,一位年迈的老妇人,抬起手擦掉了眼角的泪水。

    她的女儿嫁给一个贵公子,但嫁过去才知道,这人脾气暴躁,稍有不顺,就动辄打骂枕边人。

    她的女儿意外死亡,那边说是跌倒碰到头死的,但死后全身上下都是伤,身边的丫鬟还被发卖了,怎么想都不对劲。

    若是这位刘娥太后在就好了,她女儿的死因一定能调查清楚。

    【关于刘娥临朝称制期间的一些主要功绩就说完了。

    下面讲一讲这件事——女帝风波,她说我绝不做有负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听到这句,不同时空的赵匡胤和赵恒先开心起来了,他大宋的皇后就是比大唐那位好!

    吕雉、邓绥齐齐看向天幕,想知道这个女帝风波到底是什么回事。

    唯一的女帝武曌眼神微眯,好奇刘娥为什么不当女帝,止步于皇太后之位。

    还没有“穿龙袍”事件的刘娥时期。

    众大臣个个竖起耳朵,瞪大双眼,天幕的一个画面,一个字都不想错过。

    刘娥神色自然,完全看不出一丝慌乱,仿佛天幕上讲的不是自己一样。

    【刘娥临朝后,曾问鲁宗道:唐武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鲁宗道回答: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武曌呵呵冷笑,包括库狄氏在内的一众女官担忧的看向武曌。

    这句话说出来,恐怕朝堂上又是翻天覆地的争吵,桌案上劝谏的折子恐怕又会多好几摞。

    【刘娥听了沉默不言。

    这次试探让一些敏感的大臣如临大敌。

    当然,也有一些心思浮动的,提出给刘氏立七庙。

    在古代,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立七庙,但刘娥拒绝了这个提议。

    但是,还有人依然想攀附

    殿中丞方仲弓上书,请刘娥‘行武后故事,立刘氏庙’。

    权知开封府,后入朝拜相的程琳献上《武后临朝图》,暗示刘娥称帝。

    对此,刘娥均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不久后,漕臣刘绰从京西回来,汇报有剩粮千余斛,并请求交付三司。

    这是想给刘娥充私库,贿赂讨好皇太后。

    不过呢,对这种献媚的行为,刘娥直接了当问:你知道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吗?这四人难道是因为献羡余而晋升的吗?

    刘绰听见后只能灿灿退下。

    以上种种,都表明刘娥没有称帝心思,对想投靠附和自己的人没有提拔,也没有拉拢大臣。】

    “作戏!必然是作戏!”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刘娥后来还穿龙袍在太庙祭祀,一介女流,怎么能祭祀太庙呢!宗庙祭祀是男人的事!”

    “哎呀,谁打我?”

    天幕下,一个年老的书生指着骂,但骂到一半,被一颗石子打中了后脑勺,回头看却找不到人。

    不凑巧地,一颗鸟屎也落到了他头上,一群小孩指着书生嘻嘻大笑。

    “笑什么,无知小儿!”老书生气得胡子倒竖,头也不回的走了,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女主干政,国家之乱。

    【但是,没表现出称帝心思的刘娥,却在明道二年(1033年),乘玉辂,服衮衣,冠仪天冠,在宋朝太庙祭祀宋太祖等宋朝历代帝王。

    作为对群臣和士大夫的妥协,刘娥将帝王衮服的十二章图案减去象征忠孝与洁净的宗彝、藻两章。

    同时,没有佩戴男性帝王的佩剑。

    这次龙袍事件,极大地刺激了朝中大臣,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刘娥有称帝之心。

    祭祀太庙是皇帝的权力,玉辂是皇帝的车架,所戴之冠叫仪天冠,龙花十六株,前后垂珠翠各十二旒,外表与皇帝的十二冕旒极像。】

    所有人都看着天幕上的这场祭祀,规模宏大,场面辉煌。

    身着衮衣的刘娥已与帝王无异。

    北宋,真宗朝。

    赵恒安慰自己,刘娥绝对没有称帝之心。

    大唐,唐中宗李显时期

    安乐公主拍手叫好,拉着韦皇后的手说,“阿娘,你也祭祀太庙好不好。”

    “裹儿,这不是阿娘想祭祀就能祭祀的,主持南郊祭祀的亚献还有例可循,太庙祭祀不行。”韦皇后道。

    安乐公主央求道:“阿娘,你试试嘛!我想当皇太女,继承皇位!”

    韦皇后无奈道,“裹儿,此事推行不了的。”

    丈夫李显还有三个庶子,而且还有李旦一脉和太平公主,这些人都是障碍啊。

    韦皇后的反应让安乐公主暂时压下了想说的话,她继续看着天幕上的刘娥,眼里满是羡慕,心里想着一定要做出行动来证明给韦皇后看。

    【这次事件成了刘娥想登基的最有力证据,大家都觉得她是要效仿唐武后了。

    但真的如此吗?

    首先,刘娥仔细抚养仁宗赵祯,善待赵氏宗室,没有屠戮杀害潜在的敌人。

    其次,她穿龙袍的时候已经64岁了,如果想登基,为什么不从一开始摄政的时候就准备,反而现在才开始展露野心。

    再者,三百多年前的武后,一个史书上的人,对刘娥的影响真的有那么大吗?

    武后的结局在前,不是那么好,而北宋当时周边是少属民族政权,尤以辽的萧太后最出名。】

    武曌一下子攥紧了拳,她的结局不好?

    她如今不过登基一年,是她活的太短,还是有人造反?

    她那两个儿子应该没有造反能力啊。

    天幕连着两个视频都提到了她,应该也会讲她吧?

    【倒不如说,刘娥想效仿的人是同时代的辽太后萧燕燕,萧绰就是和她儿子共同执政来着。】

    辽,萧绰眼角上跳,露出一抹极感兴趣的笑容,汉人的太后想效仿她?

    第26章 第 26 章

    【再加上刘娥和真宗赵恒的感情在, 真宗给刘娥皇后之位,给刘娥儿子让她当皇太后,军国大事的权力也给刘娥。

    刘娥已经享受了大部分属于帝王的权力和待遇, 她没必要为了一个名号去争。】

    北宋,真宗朝,赵恒疯狂点头, 是的是的, 他和刘娥真心相爱, 相伴久远, 能给的,他都给了。

    【或许,刘娥真正想要的是一个二圣共治的理想状态。

    纵观以往,摄政的皇太后不少, 但她们多是替自己的儿子暂时掌管皇位, 她们执政期间的功绩还要算在男人身上, 自己什么都落不到。

    而刘娥, 一则她有野心, 二则她有能力,三则赵祯又不是她亲儿子, 她绝不甘于做一个维护男性皇权的过渡者。

    她改立年号天圣(二人圣),明道(日月道), 上一个类似可参考的是武则天和李治天皇天后二圣临朝。

    她提高礼仪规格,让自己的生日与皇帝的生日一样庆祝、而且其他人也要避讳自己父亲的名字,享受皇帝才有的礼仪规格。

    她颁布法律强化夫妇齐体的理念,试图改变夫妻从属关系的理念。

    她穿龙袍祭祀太庙, 在礼仪上扩展女君的边界。

    在她去世后,她还留下遗诏, 封杨皇太妃为皇太后,继续参与军国大事。

    杨太妃就是和刘娥交好的杨淑妃,刘娥临死前给自己的好朋友封皇太后,这真是共富贵啊!

    除了对朋友好这条,刘娥心底应该也希望好友能延续自己的理想吧。

    但是呢,在大臣反对下,宋仁宗赵祯删掉了太后参与国事这一条内容。

    什么心思很明显了,就是不想女人干政呗。

    刘娥还下令编撰了《新编皇太后仪制》,记录了她当皇太后时的各种制度,希望能从法礼制度上,继续延续二圣共治的局面。

    她真的太有行动力了,也考虑了很多,《新编皇太后仪制》是她的心血。

    若是没有法,若是于礼不合,那她就自己编写一套仪制,从此让后人都有礼法可依。

    但是,事情肯定不会这么顺利!

    刘娥在世时,大臣就觉得刘娥在制度上僭越,在她去世后,怎么可能留下这份仪制指南呢,自然是迫不及待地销毁了。

    大臣什么心思不多说,搁这儿报复呢。

    综上,刘娥所做的一切,或许只是想要二圣共治天下罢了,她确实无意问鼎皇位。

    刘娥不想还政放权,或许是看到了不公,想做更多事情完成自己的理想,但是在男权话语体系下,她也面临着牝鸡司晨,母鸡打鸣的攻击,只有符合他们意志,做一个短暂的皇权过渡人,乖乖交权的皇太后才会被认可。】

    北宋,刘娥执政时期

    刘娥感到一丝安慰,她自己都没想这么多,只是有个念头想这么做就做了。

    同时,她又深觉无奈,朝中大臣对她有意见的不在少数。

    看了一眼殿中一排排大臣,清一色的士大夫男人,如果站在这里的多一些女子,是不是就会容易许多呢?

    又或者她有一个继承人?

    可自己的好友杨太妃还是适合做个富贵闲人,那她又能去哪找个继承者呢?

    武周

    太平公主若有所思,转身对着上官婉儿道:“婉儿,我猜阿娘一定特别想见一见刘娥,她俩的思想都太超越当下时代了。”

    上官婉儿放下手中的纸笔,点头道:“刘娥长自民间,又因生计辗转与蜀地和汴梁,思想与众不同,超于常人也在情理之中。”

    她心中思忖,之前天幕提到贵族女子多依赖父兄丈夫,如果也能给平民女子一个机会,她们有机会自立谋求富贵,是不是会更加珍惜呢?

    就像她出自掖庭,是罪臣之后,对眼前的一切机会都格外珍惜,抓住一切机会往上爬。

    上官婉儿道:“公主,婉儿有个主意,我们开办的学校也应该招收一些平民家的女子才对。”

    “好啊!”太平公主的声音响起。“我来出钱,她们进学不用花钱,说不定能再发掘几个像婉儿、刘娥似的人才给阿娘。”

    “那公主可要失望了。”上官婉儿道。

    “为何?”

    上官婉儿自信道:“能比得上我的,少有!”

    太平公主一时沉默了,才女都这么狂的吗?

    大明宫中,武曌并没有太平公主想的是与刘娥会面,她的第一感觉是深深的难过。

    身后事无法操控,刘娥所做的所有努力,在她死后都化为乌有,全部被毁灭,付之一炬。

    这一刻,武曌对未来感到一种迷茫,登基那一刻的喜悦慢慢消退,难道她当皇帝就是为了过一把瘾?

    【而不符合士大夫们想法的皇太后,会招来不断地反对。

    1028年,左司谏刘随:“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未归政,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

    1029年末,秘阁校理范仲淹:“天子有事亲之道,无为臣之礼;有南面之位,无北面之仪。若奉亲于内,行家人礼可也;今顾与百官同列,亏君体,损主威,不可为后世法。”

    范仲淹这次上奏,是不想皇帝率百官向刘娥祝寿,觉得这有损皇帝威严,毕竟皇帝最大么。

    随后,范仲淹又上疏《乞太后还政奏》。

    再然后……范仲淹自请补外,出京去了。

    1031年,翰林学士宋绶又上言还政。

    1032年,五月,进士林献可请皇太后还政。

    八月,滕宗谅与刘越因应皇宫大火一事,认为太后执政,引起上天不满,请太后还政。孙祖德、刘涣、石延年等,也纷纷奏请太后还政。】

    东汉

    邓绥叹道:“好熟悉的场景啊。”

    当初大汉地震,也扣锅到她头上,说是阴阳失调。

    还有永初元年时,郎中杜根和同署的郎中一同上书进谏,也让她还政。

    但她不喜,就下令杖杀了这些人,剩下个杜根装死逃过一劫。

    还政是借口,向皇帝表忠心,想升官才是真心。

    商城开放后,她买了东汉的史书,在她去世后,杜根不就如愿以偿,被刘祜以公车特征入朝,拜为侍御史了么。

    所以,估计是这帮大臣看皇帝年长了,向皇帝表忠心呢吧。

    【当大臣们上书还政的奏折纷至沓来时,刘娥不再容忍,这次的龙袍祭祀太庙事件,还是一次同大臣们的对抗。

    如果不是大臣们声音太激烈,或许刘娥也不会想出这么一招,从明道元年十一月折腾讨论到明道二年二月,刘娥顶着激烈反对穿了龙袍。

    64岁的老太太了,干啥非得折腾这么一出大戏呢!

    折腾这么久,就为了过把穿龙袍的瘾?

    肯定不是,这简直是明晃晃的扇了一巴掌在众大臣的脸上。

    让我还政是吧?

    那我就穿龙袍给你们看!

    真想知道,当大臣们看着刘娥穿龙袍祭祀太庙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

    众大臣:要气死又不敢发飙的感觉!她穿龙袍还是他们逼得不成?

    刘娥看了一眼底下众大臣憋屈的脸色,嘴角上翘,内心暗笑,算一下时间,龙袍祭祀这件事发生在十年后。

    以后若是有人上折子提还政,她不介意把这件事提前。

    【可惜的是,刘娥逝世后,宋仁宗召见群臣,哭着说:“太后病重不能说话,临终前数度牵扯身上衣服,是何意?”

    参知政事薛奎说:“大概是衮冕的缘故,太后不愿穿着衮冕见先帝。”

    仁宗醒悟,下令给刘娥换上后服,然后入殓,陪葬宋真宗永定陵,谥号“章献明肃”皇后。

    旧制,皇后的谥号本是两字,从刘娥开始,临朝称制的皇后,谥号为四字。

    刘娥穿后服下葬,在政治上也终归是把她定性为皇后,回归传统。】

    武曌和刘娥在不同时空,同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身后事她们又管不了。

    总不能从棺材板里跳出来吧!

    【最后阴谋论一下,这次女帝风波,说不定和隔壁辽的宫廷政变有关。

    萧绰的儿子辽圣宗死后,继位的辽兴宗不是皇后萧菩萨哥所出,他的生母是辽圣宗的妃子萧耨斤,于是萧耨斤隐匿遗诏,谋害了辽圣总的皇后萧菩萨哥,其家人也遇害。

    辽是少数政权,争权夺位起来一点都不手软,都能明着杀人夺位,萧耨斤杀死先皇后自己当了皇太后,后面还和亲儿子又夺权,也是个狠人。

    萧菩萨哥和刘娥的境况非常像,继位的皇帝都不是自己的亲儿子,这就有个深层矛盾在。

    而刘娥和萧菩萨哥平常有书信往来,听闻萧菩萨哥惨死,自然惺惺相惜。

    这让刘娥展开了联想,如果她还政,失去权力,会不会也马上被清算呢?

    大家不要怀疑没这个可能,大宋有些臣子还挺极端的,章惇、蔡京为了给自己的新党争权,就敢联合起来谋划废掉支持旧党的太皇太后高滔滔,赵煦差点都在废后诏书上签字了。

    还真是挺讽刺的,被誉为“女中尧舜”的高滔滔都差点被士大夫们弹劾废除掉。

    所以,文人的嘴是最会说了,不跟我们一队的就谋划废掉,跟我们一队的捧上“女中尧舜”的美名。】

    第27章 第 27 章

    【刘娥本人难免对辽的宫廷政变触景生情, 联想到自己身上。

    后来,事实证明人的直觉还是蛮准的,在刘娥死后, 仁宗赵祯听信谗言,立马发难!】

    真宗时,赵恒大骂道:“不孝子!替你守住皇位, 你还恩将仇报。”

    北宋, 刘娥临朝称制时

    赵祯一双眼转个不停, 左看右看, 就是不敢看刘娥,天幕上说的事对他来说还太过久远。

    但看刘娥脸色阴沉,赵祯直觉自己应该说话解释,“大娘娘, 一定是有人挑拨离间, 我从来没有怨恨大娘娘。”

    刘娥一面沉声道:“我自是相信官家仁善, 只怕有小人从中作梗。”一面深感无从发力, 先帝就这么一个儿子, 不管是为了先帝,还是为了她自己, 赵祯都是唯一的人选,没必要, 也不能和他翻脸。

    且看看天幕吧,但愿他是真的耳根子软,受人挑唆了。

    宫外,还是顺容的李氏急忙让人备车马, 她要进宫说明情况,她本就是刘娥的侍女, 能生下皇子不过也是因为赵恒需要。

    刘娥待她很妥帖,还帮她找到了家人,她弟弟李用和还补三班奉职。

    希望刘娥不要因为这件事和赵祯生了嫌隙才好。

    【狸猫皇太子,莫名其妙背黑锅,她成戏中最大反派!

    先给大家放一段视频。

    一间皇宫寝殿内,一名内监将一只血淋淋剥了皮的猫,和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调换。

    皇帝看见襁褓里的狸猫后大怒,是不祥之兆,将李妃打入冷宫。

    一转眼,这个妃子居然逃出冷宫,在民间生活!

    画面再度变化,一个名叫包拯的黑脸大官外出巡游遇见了李氏,开始审案。

    案件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后,仁宗和李氏相认,抱头痛哭,好一番母子情深。】

    天幕下,包拯沉默了,那个比煤炭还黑的是他?

    他连京城都没有去过,他还能审案?

    【而随后,仁宗就要把刘后下油锅炸了,虽然是戏本子,但这刑罚写的挺残酷,油锅炸人呐!

    但经过包拯劝说,刘后被恩赐一尺白绫吊死,知道消息的群臣欢喜不已。

    在剧中,刘娥被塑造成了一个心狠手辣、生性妒忌、谋害忠良的恶人形象。】

    北宋,刘娥临朝称制时

    众臣想死的心都有了,什么叫群臣欢喜不已,这很容易误导啊!

    怒上心头,刘娥挥手打翻身前的桌案,站起来怒斥道:“放肆!竟敢如此污蔑编排我!”

    此时的赵祯还未成年,哪敢说话,他还是第一次见大娘娘发脾气。

    但剧里李妃的诉词,让他忍不住猜想背后是否真有什么阴谋。

    另一时空,已经亲政许久的宋仁宗赵祯头都大了,他不是下旨不许民间议论吗?怎么还编出来这么一出大戏?

    【《狸猫换太子》情节曲折,母子认亲的场面感人至深,流传千年,经过了多次改编和演绎,让刘娥背了好大一口黑锅。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当时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刘娥死后,一直佯装阳狂病(神经病),称病不朝的燕王赵元俨,对仁宗说:“陛下生母是李宸妃,李妃娘娘死于非命,怕是被人毒害的。】

    刘娥咬牙切齿道:“燕王?我记住了。”

    远在燕王宅的赵元俨打了一个喷嚏,他要不要现在就进宫去请罪呢?

    【仁宗赵祯听闻后,伤痛欲绝,几日不能上朝,并下诏自责。

    然后行动很快的派兵包围了刘氏府邸,并去李妃灵柩所在的洪福院,要开棺验尸!】

    刘娥发出阵阵冷笑,顿觉自己满腔付出都成了笑话。

    十五岁的赵祯在一旁不言不语,急切的想知道验尸的结果。

    【结果发现李宸妃的面色如玉,穿的衣服是皇太后的,在水银养护下,尸身没有腐烂。

    赵祯终于感叹道:“人的话,岂可尽信啊!”

    随后,赵祯在刘娥的灵位前,焚香哭泣着禀告说:“从今以后,大娘娘一生都清楚分明了。

    真是大孝子,还自此清白了,用得着你赵祯证明?不就是赵祯第一个不坚信,然后去开棺验尸么。

    “仁宗认母”一事,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赵祯不得不下令民间不要议论刘娥的事情。

    李氏之所以被厚葬,也是刘娥听了吕夷简的劝告:说你不厚葬李氏,可能你死了后,刘家就保不住了。

    吕夷简也是个明白人,给的建议确实中肯。

    这个事告诉我们,别人的儿子是养不熟的,上一期视频邓绥死后,邓家不也照样被清算了。】

    东汉时,邓绥有同感的点点头,她已经让众大臣推举新的皇位储君了。

    北宋

    “来人,”刘娥肃声道:“去请李妃回宫,与圣上好好叙一叙母子情。”

    一旁,年仅十五的赵祯面色发白,弱弱道:“大娘娘……”

    刘娥打断赵祯,“圣上,血浓于水,见一见李氏吧,免得你再被小人的谗言挑唆了。”

    赵祯懦懦说了一句是,随后不敢再言语。

    【认回生母后,仁宗将李氏陪葬永定陵,奉祀于奉慈庙,又于景灵宫建神御殿,殿称广孝。

    庆历年间,又改李氏谥为“章懿皇后”,与刘太后一同升祔太庙。

    随后又封李氏的弟弟李用和为彰信军节度使、检校侍中,盛宠优渥。

    赵祯还遗憾自己没能报答李氏的生育之恩,把亲女儿福康公主下嫁给了李用和之子。

    然后,被迫尽孝的福康公主出嫁后开始了倒霉的后半辈子。】

    北宋

    刘娥看了一眼赵祯,一时间大为不解,赵祯又是追谥,又是大封李氏娘家人,还要再把女儿嫁过去亲上加亲。

    果真是血浓于水吗?还是她太严厉了,让赵祯对未谋面的李氏有无限好感?

    北宋,仁宗朝

    赵祯大吃一惊,什么?

    到底发生了什么?福康怎么会倒霉半辈子?

    【赵祯一共有十三个孩子,但是活到成年的只有四个女儿。】

    北宋,一心求子的赵祯突然心凉了,他还没放弃生儿子,但天幕突然告诉他注定没儿子的结果,该怎么办?

    【四个女儿中,福康公主聪慧孝顺,受到的宠爱最多。

    册封礼时,百官拜表称贺,住的公主府也造价昂贵,亲爹发的零花钱也多,每月有千贯之多,待遇如同皇太子。

    但出嫁后,福康公主与李玮是相看两生厌,婚后五年就冲突爆发,福康公主更是被这段婚姻折磨的精神崩溃,一度想自杀解脱。

    赵祯此时* 脑子还正常,知道自己是一个父亲,他怜惜女儿,正好李家也识趣的上奏请求和离,于是福康公主第一次脱离这段不幸的婚姻。

    为什么说是第一次呢?

    因为赵祯临死前突然脑子发昏,不正常了,觉得这样对不起生母李氏家,于是就让福康公主和李玮复婚了。

    第二次,福康公主就没这么好运了,亲爹皇帝死了,继位的是旁支宗室,而且和赵祯关系不好,再也没人能给福康公主撑腰了。

    七年后,福康公主病重去世,年仅三十三岁,终于以死亡脱离了这段婚姻。

    此时在位的是宋神宗,他到福康公主府上洒酒祭奠。

    回来后,神宗对中书官员恸哭说:“李玮辜负了仁宗的恩情,对待长公主没有恩情和应有的礼数。”

    “他全然不顾念长公主的衣服、饮食、药物,还阻拦妨碍长公主看病问诊,长公主的衣服和被子上甚至有虮子和虱子,甚至她要自己去取炭生火,还被炭火迸出烧伤了脸。”】

    北宋,熙宁三年。

    福康公主撑着病体,躺在窗边的软榻上,静静听着天幕。

    待听到她三十三岁就死亡后,全身一下子放松下来,折磨她整夜的病痛好像瞬间痊愈了。

    这真是自天幕出现后,她听见的最好的消息了。

    恍恍惚惚中,她好像看见天幕上出现了爹爹和母亲,她们向自己伸手,福康公主觉得自己身体轻飘飘的,于是她尽力朝着天幕的方向飘去。

    生亦何苦,死又何悲,福康公主由衷觉得,死亡也是让人开心的一件事。

    【最后说一句,刘娥把赵祯教育的够可以了,仁宗也算是个守成之君,满朝皆人才。

    真宗赵恒能有刘娥,真的太幸运了。

    感谢大家的观看,本期视频到此结束,如果觉得视频不错,就点个赞吧!】

    北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发现了好东西,原来被天幕提到名字就能在商城购买东西,这好事怎么不早点呢!

    然后他看着《宋史》逐渐面目扭曲,军事衰败,太监领兵,文官领兵,皇帝昏庸,党争严重,靖康之耻……

    赵匡胤越读越心酸,打天下的是他,后世这些子孙净会享受,而且一个个绝嗣的还不少。

    他把书揽到一起,抱在手里向军营走去,还是得靠他!他再努努力把天下打下来吧,还有那些将领,确实得召集回来。

    北宋,真宗时期

    赵恒垂头丧气的站在泰山下,就要这么回去了吗?他费了这么大劲,被天幕一朝揭穿。

    从此以后,他真是天下的笑话了。

    第28章 第 28 章

    “官家, 都收拾好了,我们该启程了,”王旦顶着满头大汗跑过来禀报道。

    一行人浩浩荡荡来, 垂头丧气回,所有人都不想触皇帝的霉头,王旦作为宰相, 只好硬着头皮来。

    “嗯, ”赵恒有气无力答道, “回吧。”

    不过还有件好事, 他回去就能把刘娥立为皇后,这下看还有哪个大臣多管他的家事。

    北宋,刘娥临朝执政时期

    李氏让车夫快点再快点赶往皇宫,拉车的马累的直吐舌头, 终于用最快的速度把李氏送到了皇宫。

    等她到皇宫后, 李氏才晓得刘娥和大臣们在议事。

    此时, 刘娥和大臣们在天幕刚结束的尴尬过去后, 都陷入了一种狂喜中。

    无他, 他们发现有人能从天幕上的商城中购买东西了,皇太后、皇帝、鲁宗道、吕夷简、范仲淹……

    细细数下来, 人还真的不少呢!众人推测出是天幕提名字就能购买,不少没被提到的人好不遗憾。

    不少人想要购买之前提到的红薯玉米土豆种子, 但也有人说应该购买后世的书籍、科技、武器等。

    众人开始争吵起来,争吵的时候还不忘记站队,诠释了什么叫党争最激烈的大宋。

    刘娥制止了争论,让每个人下去仔细思考, 买什么对大宋最有用,什么先买, 什么后买,每个人都写一篇策论,列出个一二三点,呈上来。

    众大臣领了命令,纷纷告退,刘娥带着赵祯,见到了等候良久的李氏。

    李氏看见刘娥和赵祯一前一后走着,两人之间仿佛隔着一堵无形的墙,一下子心凉了。

    刘娥先开口道:“李顺容以后就留在宫里吧,不用去守陵了,晋升为宸妃。”

    又看向身后的赵祯,“圣上感念母子血缘,如今就和李宸妃好好叙旧吧。”

    说完,刘娥不再管两人说了什么,头也不回的进了自己寝殿。

    李氏吞吞吐吐,看着刘娥远去,心中焦急万分。

    身后,赵祯走上前动情的说道:“母亲?你是我的亲生母亲吗?”

    李氏纠正道:“我确实是圣上的生母,但是,圣上自出生起就养在皇太后殿下身边,圣上不能忘记皇太后对您的养育恩德!”

    李氏继续说着真宗对她的交待,赵祯喉咙哽住了,这怎么跟他想的不一样,难道不该是母子认亲的感人场面吗?

    天幕上演的那个李氏很可怜,但眼前真的见了李氏,赵祯感觉差距也太大了。

    李氏哪管赵祯的想法,她本来就是刘娥身边的侍女,当时生下赵祯,是她和刘娥的双赢,刘娥能当上皇后,她也不再是侍女能享受上荣华富贵,还不用自己带孩子,多好的事啊!

    而且天幕还讲刘娥厚葬她的身后事,她也不亏啊。

    想到这,李氏更想促进赵祯和刘娥的关系和好了。

    有宫人把母子会面说的话一句不落的回给刘娥,刘娥得知后感叹李氏还算聪明,没有上演什么母子情深,抱头痛哭的大戏。

    比起看他们母子相聚,这会的刘娥更感兴趣商城,她看了一圈,什么都想买。

    但余额有限,不能乱买,再三思考后,刘娥买了一本自己的传记,了解一下后世人对她的看法。

    最重要的是,她想从后世人口中知道,她能不能做的更好,天幕说她死后她建立的制度都被销毁,她想改变这个结果。

    点击购买后,一本书突然在半空出现,随即掉在她的脚下。

    刘娥再次惊叹于天幕上后世人的厉害之处,捡起书看起来。

    正当刘娥看到入神时,宫人来禀告:“皇太后殿下,惠国公主求见。”

    刘娥念叨了一遍这个名字,心里奇怪道:“她来做什么?她去见李宸妃和官家了吗?”

    宫人回道:“惠国公主是从寝宫直接过来的,未曾见过李宸妃和圣上,她只说有要紧的大事见太后殿下。”

    刘娥不明白一个八岁的小姑娘来找自己做什么,她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书,回绝道:“告诉公主,我今日有事,不见任何人。”

    这书上讲的内容极好,她现在只想看书,实在没空理会小孩子,而且赵书灵不去找她的亲妈亲哥,反而来找她,真的很奇怪。

    “是。”宫人行礼退下。

    宫殿外

    什么?不见她?

    在外面等待的赵书灵得知自己被拒绝,心中错愕不已,常年生病的身体让她一着急直接晕过去了。

    晕倒的地点很巧妙,刘娥不能不管,只好让人把赵书灵抬进了她的寝宫,安排御医来诊治。

    等赵书灵醒来后,发觉殿中黑漆漆的,已经天黑了,她想起床去找刘娥,但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力气,只有大脑还勉强能思考。

    建造北宋皇宫的人,一定和赵家有仇吧!

    赵书灵记忆里,北宋皇帝生的孩子都特别容易早死,成活率极低,唯一一个生了超多的徽宗,全家都打包去金国坐牢了。

    她穿越的这具身体,也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健康状况堪忧。

    赵书灵艰难的转动脑袋,看着四周古色古香的宫殿,不得不承认,她没有在做梦,她确实穿越了。

    谁懂啊!熬夜猝死后竟然会穿越到大宋,还是一个和她同名同姓的人身上。

    天知道她一睁眼,发现天上挂着一个大电视是什么感受!

    是三星堆复活了,还是三体人降临统治地球了?

    她不敢声张,生怕自己被抓去生吃了,就开始看天幕,收获就是她重新认识了刘娥一遍。

    等她从宫女口中得知天幕的来龙去脉,和现在所处的朝代后,赵书灵心中震惊的五体投地,这是多少年后的姐妹啊,有天幕这么神通广大的东西,能不能让她再穿回去。

    正当她哀叹古代生活不便想回家时,宫女又熟练的点了赞,给她展示了商城。

    赵书灵险些要哭出来,这不就是她熟悉的快音软件的商城吗!

    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在古代,还能网上购物,这说出去谁信!

    可她狂点一通后,又提示她不能购买,宫女这才告诉她,是天幕提到了名字才能购买。

    这就没趣了,不实名认证还不能买,她好恨古代女性没留下名字。

    赵书灵一边哀怨的吐槽,一边回忆了一遍天幕提到的名字,最终决定以一个穿越者的身份去抱刘娥的大腿。

    反正天幕都有了,她就说她是天幕派来的使者不就行了,而且视频最后可是点出了刘娥死后的困境,她不信刘娥没有什么想法。

    但是,她信心满满的出去,结果在宫门外却得知刘娥不见她,心里一着急,情绪起伏大加上病弱buff,然后就晕了过去。

    这可真是出师不利啊!

    回忆完穿越第一天的生活,赵书灵终于感觉身体缓过了劲,她颤巍巍掀开被子爬起来观察眼前的寝宫。

    晕倒的最后一秒记忆,她好像是被搬进了刘娥的寝宫,那她现在见刘娥岂不是很容易了?

    正当她开开心心的下床要去找人时,却发现自己腿麻使不上劲,糟!

    一脚踩空,身子失去平衡,眼看要正面跌倒地上。

    赵书灵闭上眼,但预料中的疼痛没有发生,有人扶住了她。

    好险,有救了!

    刘娥把赵书灵抱起来,提回到床上,轻声问:“公主可好些了。”

    “好多了。”赵书灵边回答,边观察着来人,对方穿着一套宽松的圆领袍衫,似乎经过改良,很合身,眉眼凌厉,目光坚韧,很有气质,她将对方的容貌和原身记忆对上了号,这就是刘娥。

    要找的金大腿就在眼前,赵书灵整理了一下心情,说道:“皇太后殿下,您能让宫人先下去吗?我有话跟您说。”

    刘娥把目光转向赵书灵,盯着她的脸,想知道赵书灵有什么意图。

    赵书灵被这个眼神盯得有点头皮发麻,这种审视的目光,好像她工作没完成后,她的领导看她的眼神,咽了一下口水,说:“是有关于电视的,不是,是有关于天幕的。”

    电视?刘娥注意到了赵书灵改口前的词,赵书灵把天幕叫电视?

    从未听过的词让刘娥提起警惕,她挥手让一旁的宫人都退出去。

    赵书灵随即说:“太后,我知道在商城中买什么可以利益最大化,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个富国强兵的大宋。”

    她绝不承认最后一句其实是在画大饼,这是描绘蓝图。

    这句话从一个八岁的小孩口中说出来,实在是很难让人相信,刘娥噗呲一声笑出来。

    她到底在期待什么,一个八岁的小孩喊天幕叫电视,可能是起的别称罢了。

    刘娥笑着说:“你比你哥哥有志气,没想到你看了天幕后,第一时间想的是为大宋谋福。”

    刘娥回忆起了赵祯的表现,赵祯今天一整个都心不在焉的,天幕放完后的朝会上,也低着头没有说话,不知道再想什么。

    现下一对比,赵书灵还能想到用天幕为大宋做事,如果她下午就是为此事来,倒是她错怪赵书灵了。

    而且李宸妃一下午也没有来找过赵书灵,也是个可怜孩子,还经常生病。

    想到这,刘娥对赵书灵多了分怜爱,如果能从天幕商城中买到药,也给这孩子看看。

    第29章 第 29 章

    刘娥的笑给赵书灵一下子整泄气了, 她突然不那么自信了,怎么刘娥的反应这么平淡和包容,就像家长看着自家孩子胡闹的感觉。

    她试探着问道:“难道皇太后殿下已经想好在商城中买什么了吗?”

    刘娥随口说:“土豆玉米红薯水稻等种子, 这些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发展人口,或者书籍, 预知后世事情, 又或者是后世的刀具等商品。”

    原来是只有个大方向啊!

    赵书灵又放心了, 露出势在必得的笑容, “那太后不妨听我一言。”

    “土豆什么的可以买,水稻等杂交种子少买,因为不能留种,会越种越差, 想要长远, 还是要建立自己的农学研究院。”

    刘娥听到不能留种, 会越种越差时, 开始正了神色。

    还有农学研究院是什么?又是一个新词。

    “书是必须买的, 但得选择性买,我先推荐穿越神书, 太后一定要买!”赵书灵说完,忐忑的看着刘娥。

    其实她就是个普通学生, 不过是有几本看网文经验,穿越文火的时候,她知道网上推这几本神书来着。

    但她坚信,有这些就可以先快速迈出第一步了, 再一步步买其他的书,一点一点发展大宋。

    “穿越神书?”刘娥疑惑道。

    “嗯嗯!”赵书灵疯狂点头, 继续解释道,“《赤脚医生手册》,从新手到入门开始做医生,小病不用怕,大病不用治……不是,大病治不了……”

    “也不是治不了,就是古代没有条件治。”说的好像现代有条件似的,赵书灵心里吐槽道。

    “《军地两用人才之友续编》,从种地养殖,到粮油蔬菜药材加工,再到简单能源工程建设,一个人就是一个后勤团,穿越在外不求人,自力更生搞建设,发家致富在眼前。”

    “《民兵军事训练手册》,教你快速成为一名合格的兵,这个拿来练兵也不错的。”

    “《**简易生产法》,有了这本书,什么辽啊,西夏啊,大理啊!通通打下来,就是打下整个亚洲也不再话下。”

    赵书灵一边说一边在心里庆幸,幸亏她那时候特意搜过这几本书,看过目录内容,不然还说不上来。

    听完对方的话后,刘娥收起了轻视的心思,赵书灵每说一本书,她就震惊一次。

    赵书灵是怎么知道这些书名的?而且她好像还知道书里面都写了什么。

    如果她说的这些都是真的,那这几本书确实必买不可!

    真不真的,试试就知道了,刘娥立马点开小黄车,打开商城,买了这几本书。

    赵书灵在一边看的感慨,没想到古人还是挺聪明的,这么快就已经熟练使用商城购物了,看刘娥的一套搜索、查询、购买还挺流畅。

    等等,为什么她要觉得古人很笨呢?

    啊!一定是被某个朝代的刻板印象影响了。

    刘娥看着手里的书,这几本书很旧,比她自己买的《宋史》和自己的自传简陋多了。

    赵书灵说的那些内容,就记在这么平平无奇的书上?

    刘娥拿起了一本《赤脚医生手册》翻开查看目录。

    小儿常见病、妇女病、针灸与推拿、传染病、常用中草药……

    这!这是一本医术大全啊!

    凭借这本书,一个平民也可以快速成为一名大夫,只要此人识字。

    平民看病难,一是诊费贵,二是有庸医,再者有些大夫的医术都是家中传承,轻易不外传。

    如果有这本书,那是不是可以培养大批大夫了,刘娥立马认识到了此书的价值。

    赵书灵看着刘娥震惊欣喜的神情,就知道稳了,她拿起《**简易生产法》,给刘娥翻看火药制作方法,继续画大饼。

    刘娥又一一看过剩下的《军地两用人才之友续编》和《民兵军事训练手册》,终于确信了赵书灵没有说假话。

    那么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赵书灵到底是谁?

    刘娥一把抓住赵书灵的手,仿佛怕她跑了似的,握的极紧,“你到底是谁?你不是惠国公主对不对?”

    赵书灵被这一句镇住,心道对方反应还真快,幸好她早有准备好的说辞,用一套话术给自己和天幕扯上了关系。

    刘娥听完后眼前一亮,一个和天幕有关的后世人,那应该知晓很多吧。

    她激动地问:“你都会什么?”

    会什么?

    赵书灵沉思着,她就是一普通人,也没什么特别的,想起穿越小说的套路,说:“我会制作水泥玻璃火药肥皂晒盐制糖……”

    反正有天幕,这些都可以在商城中买到书,然后查询制作方法,她索性说了自己能想到的一连串名词。

    刘娥越听越高兴,看赵书灵的眼神,跟亲女儿的眼神没差了。

    接着,赵书灵又说了自己在现代的其他一些情况,刘娥好奇地问:“你已经21了?那你在现代的家人怎么办?”

    “看你的言语动作间,不像生过孩子,那就是结婚了还没有生育?还有你的父母,该怎么办呢?”

    赵书灵平静道:“我父母在一场空难中去世了,我也没嫁人,更不可能有孩子,我也没想过结婚,打算一直单着呢。”

    不结婚?刘娥愕然,以为是赵书灵失去了父母,没人管她,顿时又对赵书灵多了份怜惜。

    赵书灵想了下古代的情况,又解释道:“我们那大家基本都晚婚晚育。”

    接着,赵书灵又解释了现代人从小到大要念的书,以及上学的学费问题,没有钱交学费也可以申请助学贷款。

    刘娥啧舌道,“后世真是太富足了,能让一个人读十几年书再开始工作赚钱。在大宋,男子15岁娶妻,女子13岁嫁人,到了年龄不嫁人的女子是要被罚款的。”

    赵书灵皱眉,虽然知道古代女子结婚早,但13岁,还是上初中的年级,这也太早了吧!

    最重要的是还罚款!这就过分了。

    赵书灵忍不住科普道:“不行的,13岁的女孩子还没发育完全,生孩子要出人命的。”

    怕自己说不清楚,赵书灵又让刘娥从商城买了一本书。

    刘娥看着书中的内容,暗下决心,她必须把婚嫁年龄重新做出调整。

    刘娥感兴趣后世的生活,让赵书灵说了许多,直到赵书灵实在扛不住困意才打住,这具身体才八岁,真的熬不住。

    赵书灵满意自己找到了大腿,刘娥高兴自己有后世人的帮助,两个人在今天达成了一个双赢的合作。

    北宋民间

    原本讲“仁宗认母”事迹的说书人,开始讲刘娥从孤女到太后的励志故事。

    说书人讲完,走到一个雅间领了赏钱,喜笑颜开的去后台休息,准备再讲下一段。

    雅间内,这家酒楼的老板,一身富贵气息的妇人正在审阅新一回合的稿子,看完后提出几个点,让写手继续改。

    类似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有不少街头在干活的妇人,心里想着,回家去看一眼丈夫平时读的书。

    书局里,早有商人发现先机,把刘娥的人生故事改编,里头的人名等都换了一遍,但故事还是刘娥的故事。

    书一推出,就争相购买,来买的都是小娘子,主要是刘娥的起点够低,高峰够高,读起来很畅快。

    第三个视频带来的影响还在继续。

    大秦

    秦始皇突发奇想,去自己的后宫转了一圈,天幕上讲的皇后都挺有能力,而且大秦也有宣太后这样的人物。

    那他的后宫有没有可能,也有这样的人才呢?

    但走到一半,秦始皇又打道回府了,赵姬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他还是好好培养扶苏吧!

    不,扶苏也不行,还得靠他自己来。

    天幕远在后世,他还是想想,怎么在大秦找到长寿之法。

    给徐福准备的船只和珍宝都已备齐,需得让人尽快算出日子,让徐福快点出海去寻找仙山。

    还有卢生提到的法子,建一座高台,直到能摸到天幕,或许能找到去往后世的法子。

    但这个高台建多高是个问题,卢生说一直建总能达到。

    虽然听起来有点荒谬,秦始皇依然决定试试,他命令少府的官员把此事也提上了日程。

    西汉,吕雉执政时

    刘盈似乎是彻底摆烂了,吕雉对唯一的儿子恨铁不成钢,她依然走上了既定的命运——女主临朝,掌控军国大事。

    又因为天幕的出现,吕嬃研究农业、萧何张良的夫人开办学校,让更多女人开始有意识接触朝堂,甚至吕雉自己也在一步步改变律法,保护妇女和小孩。

    对这等变化,萧何、张良支持自己的夫人不表态,陈平和周勃因为天幕,似乎和吕雉达成了什么合作,剩下的大臣虽有不满,但说出去的话没什么重量。

    东汉,邓绥临朝称制时

    班昭一心投入女子学校建设之事,就连邓绥也经常看不到她的人影。

    邓绥只好又征召了其她人入宫,班昭的小姑曹丰生也在其列。

    还有张衡、许慎二人,更是提前得到了重用。

    邓绥从东汉史书中,更了解到了东汉后期六后临朝,皇帝年龄普遍幼小的现象。

    第30章 第30章【武周武曌】

    该怎么说呢?

    是夸东汉的太后和外戚太厉害, 还是说后面的皇帝太无能呢?

    一件事情,如果不能阻止,那就想办法修正, 刘娥的想法就不错。

    邓绥想,自己也应该梳理一下执政经验,希望能给后人一点指导吧。

    武周

    武曌难得反思了一下自己, 她发现自己还能做的更多。

    她是皇帝, 势必要比刘娥的皇太后身份能做到更多事!

    若是天幕能讲一讲她就好了, 站在千年后时光的评价, 一定很有意思。

    在武曌期待的想法下,简乐初也开足马力,以最快速度赶制视频,毕竟在金钱驱动下, 她动力十足。

    第三个视频的收益已经出来, 依然达到了五位数, 她现今已经辞职了, 有更多时间投入到视频上面。

    白天不用上班, 这次做视频终于不用熬大夜,不用那么累了。

    做完视频后, 简乐初点击了发布——《一代女皇武则天:日月凌空,天授武皇, 功过是非,任尔评说》

    她按流程静静等着上传,却发现一丝怪异,怎么自己脑子里有电流声滋啦滋啦的。

    【检测到可投放视频, 默认开始投放】

    【视频投放中……投放完成】

    这什么?幻觉?

    她要死了?打工人临终前的最终幻想吗?

    【检测到宿主疑问,向宿主发放说明书。】

    刹那间, 简乐初觉得自己脑子多了一麻袋的内容,又晕又胀。

    在她缓慢消化说明书的同时,武则天的视频也在各朝各代引起轩然大波。

    各朝时空,众人看着天幕久久不能言语。

    天幕上,金碧辉煌的宫殿上方,一只凤凰在空中翱翔盘旋,拖出一条长长的金色轨迹,画面下方,一根天枢直立云霄,高耸入云,上书‘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八个大字。

    画面快速推进,掠过洛阳城中的景象,一位穿天子大礼议服的帝王站在高台之上俯瞰众生,在她面前,百官朝拜,万民称颂。

    画面中央出现几个金色的大字——一代女皇武则天:日月凌空,天命武皇,功过是非,任尔评说。

    大秦

    嬴政第一次看这么大气恢弘的片头,目光里流露出三分兴趣,六分好奇,一分佩服。

    “女帝?真有意思,女人是如何夺得天下呢?”

    西汉

    吕雉嘶了一声,发自内心感叹,“这就是皇帝的排面吗?”

    “功过是非,任尔评说,好气量啊!”

    东汉

    邓绥停下了手中要做的事,起身看着天幕。

    终于讲到这位女帝了,以女子之身登临帝位,实在是厉害。

    北宋

    赵书灵发出一声惊叹,无论看多少次天幕,都觉得神奇啊!

    这还是人类科技吗?还是说她猝死穿越后,地球就科技大爆炸了?搞出天幕这玩意!

    之所以认为天幕的时代离她不远,是赵书灵看过前两期天幕记录后下的结论。

    上面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价,基本和她了解的差不多。

    能造出天幕,那肯定都能挖掘秦始皇陵墓了,甚至是穿越时空也可能,没道理对历史人物的认识还不变。

    刘娥走到赵书灵跟前,小声道,“你既然是天幕的使者,那你能联系到天幕吗?”

    “这……”赵书灵卡壳了,她肯定联系不到啊,只好胡诌道,“我来的时候出了一点小问题,暂时联系不不到。”

    看着刘娥似是相信了,赵书灵心底松了一口气,撒一个谎要用无数个谎言来圆,看来她必须要找个机会出宫去住着。

    一旁的赵祯惊奇地看着这一幕,他妹妹为什么和大娘娘这么熟悉了,真是好奇怪。

    大唐

    从第三个视频起,李世民就习惯把他的亲信大臣召集到一起,摆上宴席,边看天幕边喝酒,十分自在。

    但此时他面色铁青,脑子晕晕乎乎,大脑宕机一般,艰难的承认了这个事实,大唐确实出了一个女帝。

    之前天幕只是提上一两句,他还可以说这可能是什么后唐、南唐,但现在,他清楚看到了天幕上的朝代表,武周就是在大唐中间。

    宴席上,贞观群臣沉默一片,味同嚼蜡,今天的天幕内容让人心悸,有不少人想起了唐三代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谶言。

    武周

    武曌的胸腔血液发烫,猛地从龙椅上站起来,终于讲到她了,一代女皇武则天,后世认可她的皇帝身份。

    她急声吩咐身后的女官,“天幕所说必须全部记录下来,要一字不差!”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是李世民的才人,《新唐书》记载李世民给她赐号“武媚”。

    而她登基后,给自己取名“曌”,取自“日月凌空”之意。

    神龙政变后,唐中宗李显又给她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等到去世前,武曌本人又要求去帝号,谥号为“则天大圣皇后”即刻,所以后世又称她为武则天。】

    短短一段话,让一对父子破防。

    唐太宗时

    李世民怒目圆睁,一挥手碰倒了桌上的酒杯,怎么还和他扯上关系了,他的才人?

    记忆里搜寻了一遍后宫诸人,李世民没有发现此人,所以是后来入宫的?

    姓武!取大唐而代之?该死,他必须杀了这个人不可!

    唐高宗时

    李治悬着的心终于死了,大脑神经一根根震颤刺痛,让他的头要裂开似的。

    媚娘她居然登基了!她是怎么登基的?她抢了谁的皇位?

    问题源源不断冒出来,李治头痛欲裂,“传太医。”

    大殿外间,武媚娘听见李治咬牙切齿的呻吟声,知道他是又头痛了,武媚娘连忙进去殿内,走到李治身后,为他按摩起头上穴位。

    李治闭着眼睛,感觉到了熟悉的香气和按摩手法,一瞬间就猜到了身后人是谁,以往舒缓头痛的按摩,让他此时有如针扎。

    他抬起手肘,朝身体后侧挥动,推开了武媚娘,“你走开,朕不用你来。”

    随即又大喊了一声,“太医呢!怎么还不来?”他的头要炸开了。

    武媚娘没有防备,一推之下,踉跄几步撞在了身后的书架上,此时的武媚娘还是皇后,自从天幕提了武女皇,李治就开始猜疑疏远她。

    如今天幕彻底做实了女皇是她,武媚娘心中五味杂陈,她即为未来的自己感到高兴,又觉得此举对现在的她不利,现下她还只是皇后。

    天幕继续说道:

    【她和高宗李治,是一场政治爱情,是夫妻,是同谋,更是对手。

    她改唐为周,有人说她篡位窃国,是唐之罪人;有人说她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杀子杀女,骨醉王萧,是人性的扭曲,还是恶意的抹黑?

    神龙政变,女皇退位,她为什么不传位给太平公主?】

    武周

    洛阳皇宫门前,太平公主、李旦、武承嗣、武三思狭路相逢,气氛剑拔弩张。

    几人到此的目的不言而喻,这期视频是讲武则天的,于情,武则天是他们的母亲/姑妈,于理,武则天是皇帝。

    所以,谁都想到武则天跟前,第一个表现一下自己。

    武承嗣皮笑肉不笑,“呵,天幕居然提到了公主殿下,真是意料之外啊!”

    皇位谁不想要,他费尽心思讨好姑妈,就是为了太子之位,结果天幕提的是为什么不传位给太平公主。

    这算什么,他从一开始就是痴心妄想吗?他本指望天幕能让姑妈转变心意,立武家人为太子,结果现在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

    李旦冷眼看着武承嗣,“我妹妹有才有谋,陛下爱之,怎么就不能提了。倒是某些人,不会是在做春秋大梦,想听到自己的名字吧?”

    武承嗣被戳穿心思也不尴尬,大笑两声,“天幕不也没提你李旦的名字,你还是皇嗣呢,曾经还是大唐皇帝,天幕不也没提你。”

    从皇帝到皇嗣,要说李旦不在意是不可能的,一股无名恼火窜上心头,他想扭头就走。

    太平公主扯住李旦的袖子,小声说:“四哥,都已经到宫门口了,你现在走,让阿娘知道了该怎么想* 。”

    “你说的是,”李旦止住脚步,要是让阿娘知道他和武承嗣的谈话内容,显得他当初禅让是不情不愿,到时候就更麻烦了。

    武三思的视线在太平公主和李旦身上转了一圈,捂着嘴,假意咳嗽两声说:“公主殿下,你已经嫁到了我们武家,应该和攸暨好好过日子才是,不能辜负陛下的苦心才是啊。”

    李旦一愣,不着痕迹把自己的袖子扯出来,太平公主意识到自己四哥的举动,冷笑着看了一眼武三思,“这就不劳武大人费心了。”

    “那就好,”武承嗣和武三思不在意的相视一笑,随后两个人并排进了宫门,她们兄妹之间亲情有,但隔阂更有,也不是那么坚固么。

    李旦和太平公主跟在后面,神色郁郁,四个人一前一后到了武则天跟前。

    武曌从宫人那得知了四人在宫门前的口角,心里不太舒服,一边是子女,一边是侄子,两边都不好责罚,而且现在也没心思替她们断官司,她现在更忧心神龙政变她退位这件事,以及天幕说的亲手杀女,骨醉王萧又是怎么回事?